“關系鏈”是骨
社交網絡中,企業在通過一切的方式方法,將目標用戶聚攏到自己的賬號下,由此建立起了一個個企業大號。這無可厚非,因為這不僅可以隨時為用戶提供客服、增值服務,還可以通過發布消息等方式,反復影響他們。這是社交網絡提供的巨大便利。
但企業賬號的聽眾粉絲再多,終究也是少數,關鍵仍是發動起更多的用戶及他們的好友,那樣關系鏈的力量才會充分爆發。用戶的社交賬號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友,這就是對關系鏈的簡單理解。能否被更多用戶的好友關注,一方面驗證著信息文案的質量,一方面也會拉動更多的互動。在這一點上,社交網絡都在努力打好基礎,鼓勵用戶添加更多的好友。至于要選擇哪個社交網絡反而不重要了,任何一個大的平臺都可以帶來可觀的數據。用戶在哪兒,服務就應同時出現在哪兒。
企業與創業團隊可以考慮如何邀請、鼓勵用戶幫助自己分享:
- 激發更多用戶主動發布。經常被用在線下與線上的活動策劃開始不斷結合這一訴求,這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 鼓勵用戶主動分享。現在,分享到微博、空間、微信的分享按鈕已經隨處可見,分享成了許多用戶看到喜歡的內容后最基礎的動作。
- 動作Feeds化。和分享一樣,鼓勵用戶在應用、網頁上發出的評論同步到社交網絡中來,其實等于是“評論并分享”。如果“評論”這個動作可以實現,那么“贊、頂、喜歡、收藏、發布了、看了”等動作就都可以通過“贊并分享、頂并分享、喜歡并分享、收藏并告訴好友、發布和看了某條資訊或視頻之后告訴好友”變成一條條流動在社交網絡中的信息。在互聯網,越是輕量的動作,背后的用戶基數越大。
- 應用化。將自己的功能和服務變成一個個應用,進入到各個社交網絡開放平臺中去。在開放的范疇下,用戶在哪里都可以用自己的功能和服務。
“互動”是血
在“讓信息在關系鏈中流動”這一句話中,互動就像是放大器,越高的互動,會讓這些信息流動到更多用戶面前,帶來更大的效果。“互動”因此也成 “流動”的代稱。“互動”(評論和轉發)的發生本身取決于“信息”文案寫得如何,及用戶好友數量的多寡和緊密程度。互動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激勵,推動有價值的消息在人們中口口相傳流動開來,形成口碑效應和病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