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家對門不遠,另有一家中國人。兄弟很多,大哥也很會講故事。有一天媽媽帶我去他們家玩,聽他家大哥講了個武俠故事。聽完了,他們問我好不好聽,我說:“好聽,可是沒有環生講得好。”
那是夏天。第二天下午很熱,陽光亮得晃眼。我坐在家門口玩,老遠看到環生來了。他到我家門口的時候,對門幾位兄弟浩浩蕩蕩地過來,把他堵住。老大問他:“聽說你講武俠故事比我講得還好啊。”
我抬頭望著環生。
環生卻只是溫和地回了一句:“沒有,沒有,你講得比較好。”
對門兄弟得意地回去之后,他半是責備地講了我一句:“我來講故事給你聽還不夠啊,去聽他們的。”然后高興地告訴我,“來,今天我學了一首歌,我教你。”
那天,我就一句一句地跟著他學會了一首到今天還會唱的歌:“我愛臺灣同胞啊,唱個臺灣調……”那首歌叫《臺灣小調》。
我進小學那一年,他六年級。大約從他進了中學之后,他來我家的次數逐漸減少了。我雖然還是整天盼著他來給我講故事,但是隨著他開始打籃球,進了校隊,我能見到他的機會就更少了。
后來,我只好自己想辦法找故事。聽多了環生的故事,《兒童樂園》那樣的書早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拗著媽媽去幫我租了生平第一套武俠小說。
等到環生又有一天來看我的時候,我告訴他這件事,他就高興地摸摸我的頭,說:“有出息!”
我開始自己尋找故事。而這些,都和環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