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国产午夜视频砒app_黄色片啪啪_快射我里面求求你要射在里面_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

在線閱讀《圣嚴說禪》

來源:嘉人網 編輯:Faith
導讀:●當代人的精神凈化劑與減壓書 ●跟著禪師發掘我們的般若智慧做自己身心的主人

本來無一物  

問:六祖惠能大師有一個偈子,“本來無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時常被人引用,請師父為我們說明它的精義。 

答:凡是讀過《六祖壇經》或聽過禪宗故事的人,對這句話都耳熟能詳。神秀禪師曾寫了一個偈子給五祖弘忍大師看,內容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神秀的師弟惠能看到之后,覺得作者心中還有很多掛礙,尚未大徹大悟,所以也念出四句話,請別人幫他寫在墻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境界是那么的灑脫,那么的自在!很多人希望開悟,開悟在梵文里叫“覺”,也就是“菩提”的意思。也有人認為為了明心見性,必須時時將心擦拭干凈,像鏡子一樣,能將之保持干凈就是開悟,是智慧的表現。因此,對沒有開悟的人而言,“智慧”這個東西是有的,必須追求,并且可以執著。但六祖認為沒有開悟、智慧這些東西,一執著有智慧,本身就不是智慧;所以他說“本來無一物”。既沒有生死,也沒有涅槃;既沒有煩惱,也沒有智慧。愚癡的煩惱和菩提的智慧是相對的,生死的痛苦和覺悟的涅槃是相對的。心中有執著就沒有真正開悟。不要認為有像鏡子一般的自性,當心中什么都擺下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悟。這就是《心經》所說的“無智亦無得”,這才能心無掛礙,無掛礙就是心中無一物,才是真正的悟境現前。

平常人雖然沒有像六祖惠能大師那樣的心胸,可是少一點牽掛總是好的。自己所擁有的,權勢、名利、眷屬,等等,雖有而不要患得患失;這樣就能活得愉快一些、自在一些。該有的不需拒絕,不該有的不需非得到不可;如此心中坦蕩蕩,白天不緊張,晚上睡得熟,不是很好嗎?

問:六祖惠能大師從五祖弘忍門下得到傳承之后,到了廣州法性寺,見到兩位和尚對著寺前的旗子在爭論,一個和尚說:“你看旗子在動。”另一個說:“是風在動。”惠能說:“你們兩個都錯了,既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的心在動。”兩個和尚被點破,非常拜服,而我們聽故事的人似乎也心動了一下。請師父開示。

答:這也是《六祖壇經》中的故事。當時惠能已經開悟,和一般人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人是從外境的現象著眼,透過主觀形成因人而異的判斷。外在的環境如果沒有主觀的人去觀察它、體驗它,它是毫無意義的。一旦通過人的觀察、體驗和認識,就失去了客觀事實的標準。因為每個人內心的反應都會因時、因地、因他自己內心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所以兩個和尚看到幡在動就會有兩種不同的想法。這兩種想法都是錯的,最正確的答案是他們兩人的心在動。

從這個事實來看,人間所謂是非、好壞、優劣、善惡等判斷,并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都是因時、因地、因主觀想法而有所不同,所以叫做虛妄。不是真實,既非真實就不要執著。唯有對一切現象不起執著,才不會生起愛憎等煩惱心,那就是自在的人。是不是可能做到幡不動、風不動、心也不動呢?其實沒有必要。有風的話幡一定會動,只要自己的心不隨著環境而亂動,不要被環境牽著鼻子走,不用主觀的自我意識來觀察、衡量、判斷,就是比較妥當的,也比較不會產生矛盾和沖突。很多人只因多管閑事而煩惱不已,其實只要心不受環境所動,不離智慧和慈悲兩個標準,就不會有煩惱了。因此,我們普通人也可以練習不受威脅利誘,不為聲色所動,這也就是人間的智者和勇者。

1 2 3 4 5 6 7
延伸閱讀
精彩推薦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