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到查干湖之前,所有看過的文章、照片和紀錄片都在告訴我,冬捕是一曲漁人的搏斗。但是只有真正在圣誕節凌晨五點,當大家還在派對上嗨,或正在沉睡時,我走上零下26攝氏度,四級風的湖面,與漁人一起上冰捕魚,才真正體會到這延續一千多年來的傳統是多么的壯烈,也對我吃下去的每一條肥美的大魚,有了更誠摯的感激。
編輯/楊晶 攝影/蘇里 助理/羅丹 設計/陳棟
圣誕節凌晨5 點,作為一特怕冷的LAN方人,體重100斤,穿了20 斤重的戶外裝備,站在長春西北方260 公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某個叫莫日格其的小村子村口已經30分鐘后;眼睫毛上掛滿了呼氣結的霧凇,我意識到我的查干湖冬捕之旅第一天被放鴿子了。當時天氣中雪,四級風,氣溫-26 攝氏度;基本上我掏出手機看個時間的工夫,手指頭就凍僵到疼(大家一定要買可以使用觸摸屏的手套),手機也冷得自動關機,全身上下的體感和裸奔沒差。“我,一時裝雜志編輯,為什么要放棄原本去日本的跨年旅行,圣誕節大早上跑到這個旮旯里挨凍?”自己心頭默默流淚。
結了霧凇的睫毛
北方冬季最美鮮味兒
時間往前三天,長春香格里拉酒店,我在吃中餐行政總廚張延慶師傅設計的,冬日時令菜,魚頭佛跳墻和一魚三做的豐盛魚宴。魚宴每條魚重量約為8 斤,魚腩肥美,魚腦的膠質居然讓我吃出了清甜。桌上的魚都是張師傅特地從查干湖找到的野生魚食材。他和查干湖的漁把頭大勇哥,因為都愛魚成了莫逆之交,我一直很好奇,一位說著濃重粵音,一位講著嗯哪嗯哪的東北土話,兩人如何溝通?
張師傅和我說,冬捕魚好吃的原因在于,為了過冬魚吃得比較肥,脂肪含量高;另外在冬季零下幾十攝氏度的查干湖,魚群會冬眠,腸道特別干凈,沒有一點土腥味。為了保持查干湖冬捕魚自身的鮮味,魚宴主要采取家燜的做法,避免油炸。魚表面略作煎制,以保留魚肉的營養和鮮香。一入冬天就被各地老饕惦記上。如果打算訂年夜飯,現在就可以打電話了,查干湖冬捕一直到2月1日,魚宴到2月底。
祭湖·醒網儀式,能看到有四百年歷史,神秘的藏傳佛教格魯派查瑪祭舞。
張師傅和我說起他在查干湖冬捕看到的獨特方法,每年12月28日還有祭湖·醒網儀式。作為魚頭泡餅發源地,用湖水大醬大鍋燉的十幾斤大魚,玉米香撲鼻的餅子;腦子一熱,作為一名行動派吃貨,我立馬奔赴260公里外的查干湖,去親眼看看古老的冬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