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不安全
文/jiefucy
有些夫婦會采用安全期法來避孕,不過,如果在所謂“安全期”盾牌的保護下肆無忌憚,多半會有意外發生。因為,“安全期”并不安全,在眾多避孕方法中,采用安全期避孕是相當不靠譜的選擇。個中緣由, 且聽我慢慢道來。
排卵日最關鍵
首先得知道受孕的必備條件:女性正常排卵,足夠數量的健康小蝌蚪, 小蝌蚪的旅途通暢,精卵能正常結合,精卵邂逅后能在子宮腔內落地生根。上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不能受孕。
女性一般每個月經周期只有1個卵子排出,排出后可存活1~2天,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一般可存活2~3 天。有文獻報道,單次性交后獲得妊娠的時間為排卵前 6天到排卵后3天,其中多數發生于排卵前3天之內。 安全期避孕的原理就在于,避開女性的排卵期,讓小蝌蚪的旅行成為一次有去無回的觀光之旅。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確定排卵日。排卵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所以安全期是一個只存在于月經規律(月經規律指周期為21~35天)的女性 身上的概念,月經不規律者不排卵或稀發排卵(這也是不孕的常見病因),也就不存在安全期的概念了。但是月經規律的女性排卵就一定那么守時嗎?這樣的女性基 本可以被認為有規律排卵,但有規律排卵女性的排卵時間也受個人情緒、壓力、健康狀態、外界環境等因素 影響。女同胞們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的,考試前緊張情緒、巨大的工作壓力、異地居住環境變化都會引起“大姨媽”的變化。
排卵不易預測
常見的安全期計算方法有基礎體溫法、日期計算法、宮頸黏液觀察法、排卵試紙等方法。
基礎體溫測定方法為早晨醒來不起床不活動不說話,測體溫并繪制成曲線。其缺點有:①可操作性差:堅持一個月每天都得起床后躺著不動先 測體溫需要很大的毅力,尤其是用作避孕而不是打算要baby的時候;②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夜班、性交、感冒發燒等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日期計算法也不準確。如上所述,“大姨媽”受各種因素影響,本來就未必能準確預測下一次具體哪一天到來,在此不準確的基礎上計算出的 結果,其可靠性也得打折扣。
宮頸黏液觀察法也不是很給力。理論上,卵泡生長、排卵導致的激素水平變化會引起宮頸黏液的相應變化,但臨床上經B超證實有排卵時,追問患者有無宮頸黏液的變化,她們未必都會觀察到蛋清樣可拉絲的白帶。
排卵試紙是通過檢測尿中黃體生成素(LH)的變化來判斷有無排卵。 LH會在排卵前上升至峰值,排卵后下降,一般需多次測量才有可能測到峰值,有時沒法確定測到的結果是在上升還是下降過程中。另外,有些排卵異常(多囊卵巢 綜合征、卵巢早衰)患者的 LH 可能本來就比較高,所以不論在月經周期的什么時間測量,都會得到偏高的結果。
在當今有多種避孕措施可供選擇的情況下,為了女同胞的健康,為了有計劃生育健康寶寶,請遠離安全期避孕法。如果有人說,我們一直采用安全期避孕多 年,從未“中招”,并因此沾沾自喜,揚揚自得,那么鑒于安全期如此不靠譜,作為生殖科醫師的我得潑一下冷水了:你們很可能戴上了“不孕癥”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