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新媒體地盤
李岷:虎嗅網創辦人,原《中國企業家》執行總編
1999年我從人大畢業后進入《中國企業家》工作,一呆就是12年。2011年春節后的一件事改變了我離職后繼續做雜志的想法: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的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首次超過《紐約時報》。一名美國在線(AOL)員工在Twitter上寫道:“6年戰勝了100年”,意思是《赫芬頓郵報》用6年時間超越了擁有100年歷史的老字號《紐約時報》。
這場“逆襲”讓我知道了這家網站,也讓我動了投身互聯網媒體的念頭。
2012年5月,經過3個月的籌備,虎嗅網上線了。名字來自英國詩人Siegfried Sassoon的名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但你也可以理解成為:在如老虎搏斗一樣激烈的商業領域,保持一種敏銳的嗅覺。
從一本雜志的總編,到一個新媒體創辦人,我的工作節奏和每天面對的事情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為我是一個創業者,工作時間比以前更長,除了睡覺的時間,必須保持在線——因為你面對的用戶是24小時在線的。
平臺和身份的變化,讓我思考的事情幅度變寬,角度也不一樣:以前只想到做好內容,關注的是寫稿、編稿,現在會關注產品、怎么解決用戶需求、怎么跟商業資源對接。
作為媒體人,你有時候需要根據時勢的變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調整。如今很多人會面臨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轉變,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想留在傳統媒體,那么你自身的采寫優勢要非常突出,要么具備突出的調查能力,要么你去當一個“作家”,去做最好的內容,做出有深度的、視角宏觀的、文筆優美的報道。而對于大量年輕人,我鼓勵他們及早加入到新媒體的行列中。
目前在新媒體領域,懂內容和創造內容的人很少,如果你在傳統媒體里只能打70分,到新媒體能打80分。當然轉型和改變,這個過程肯定不是愉悅、輕松的。在時間上,你要隨時保持在線狀態;在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快速發生的時候有及時準確的判斷,這非常考驗內容創造者的功力;對各種社交工具、新媒體手段要熟練運用,能夠在微信、微博、郵件、Google的檢索利用中切換自如……
TIPS:李岷的跳槽建議
1、畢業之后選擇一個適合你學習的平臺,做滿3年再考慮晉升的問題,這時要對自己有一個評價和考察。
2、自測有沒有遇到“天花板”很簡單:做一篇稿子后,對話題、產業的認識有沒有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另外判斷自己對行業是否有熱情。
3、從業務熟手到管理者,要甘居幕后。做管理者是要成就別人;規劃、溝通能力要增強,要了解用戶、對手、員工所想,而不只是從自身角度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