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永鏘作序《我眼中的老朋友》
既然是序,就免不了先要談談這本《屹見》的由來。
先說說書名。據我們財經頻道的同學跟我講,起初,這本書只是《老友記》節目的文字版匯編,后來,他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被更多人知道的出版物,希望文字里傳遞的內容能夠對年輕人有價值,并讓讀者有所收獲,于是,他們認真起來。《潘談》、《屹言堂》、《左故右“潘”》、《潘,拾憶》,這些書名都是在優酷同學匯里征集上來的好名字,很有意義。后來,決定在全網征集書名,聽聽更多網友的意見,最后,《屹見》被主創團隊從幾百個征集上來的書名中選中,它既詮釋了這檔節目的slogan:跨界的思想,混搭的光芒,又代表著這是一本有態度、有立場的出版物。
當兩個人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個懸念
坦白講,當時請潘總作優酷財經這檔《老友記》節目的“主人”,用他的視角來與新朋老友聊天、神侃,這本身就很有價值。互聯網節目需要一個代言人,而潘石屹恰恰具備了跨界的氣質。當兩個人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個懸念。
我很佩服潘總能夠這么快就勝任《老友記》“主人”的角色,并完成第一季全部14期節目的錄制。我不知道潘總跟每一期的對話嘉賓“老友”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也許,只有他才知道。之前,在我眼里,他更多的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是中國地產界一個有想法也非常敢言的人。而《老友記》中,有許多期需要他完成與明星、導演在鏡頭前的對話,比如劉謙、王小帥、佟大為等,一位商人橫跨那么多領域,開始的時候未必很適應,但越往后,他的狀態越好。我認為他已從做一檔欄目回歸到了他生活的自然狀態——和老朋友聊天兒,分享所見所知,不亦樂乎。
《老友記》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與他的老朋友任志強從微博調侃轉到節目中來對話,既品評當下又充滿趣味。他還與貝志城聊PM2.5,與龔琳娜聊《江南style》,他將跨界做到了極致。潘石屹既是話題的發起人又是參與者,對話的每一個人既是朋友,又是跨領域、跨行業的精英,他們的談話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這種化學反應又和時事熱點結合在一起,產生的效果讓人充滿期待。
這檔節目的魅力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