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的英文名稱是enamel,中文名稱來自于中國古代西域地名“拂菻”的發音,就是因為琺瑯最初起源于波斯的緣故。
最近幾年,隨著琺瑯在手表上運用得越來越多,關于琺瑯的話題也變得越來越“熱”。琺瑯究竟為何物,價值幾何呢?
琺瑯懷表
琺瑯其實就是用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等硅酸鹽類物質,經過8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結后附著在金屬或者陶瓷表面上的“釉”,主要作用是用來裝飾和防銹。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搪瓷鍋碗、景泰藍器具等等,都屬于琺瑯的范疇。在1918年~1956年間,琺瑯與搪瓷是同一個概念。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制品標準,琺瑯成為了藝術搪瓷的專屬名詞。
精致的琺瑯工藝
目前國外在英文詞匯中,搪瓷和琺瑯仍然合用enamel一詞。
琺瑯在手表中多用于表盤, 一只雅典配置2892-A2 型機芯的18K 金表,裝上琺瑯表盤就可以賣到20 多萬元。還是百達翡麗比較厚道。它家的REF.5116G, 雖然采用了白色琺瑯表盤,但定價卻與采用普通表盤的REF.5119G 一樣。不過,百達翡麗每年推出一套的彩色琺瑯表,情形又是另外一種樣子:多數配置215 機芯的18K 表,每只的價格通常在20 多萬以上。百達翡麗的琺瑯表通常都是收藏的珍品,不容易買得到。
喜歡琺瑯,百達翡麗博物館是不可不去的地方。這里的琺瑯珍品應該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豐富又是最精彩的。欣賞琺瑯,最重要的看點是顏色。在古典油畫中常見的紅色和藍色,在幾百年前只有法國人能夠在琺瑯制品上還原得比較鮮艷,后來瑞士人用了100 多年的時間,才破譯了琺瑯的“色彩密碼”。琺瑯的本色為白色或透明無色。它的色彩來自于高溫燒結時各種金屬氧化物的混合。例如:在制作琺瑯的原料中加入金,高溫窯變之后出來的就是紅色。此外,氧化鈷變藍色、銻變黃色、銠變黑色、氧化銅變綠色、錳變紫色……
琺瑯珍品
為什么一些古董琺瑯表在拍賣場上的價格往往高得驚人?只是因為琺瑯表難做嗎?百達翡麗的前任總裁菲力-斯登(Philippe Stern)先生 回答說:“古代人制作的琺瑯,通常都是臨摹一些著名的油畫。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董琺瑯表實際上就是一幅微繪的油畫。古人在制作琺瑯表時,往往會用10 年,甚至20 年的時間來繪畫,然后再用5 年到10 年的時間來燒制和反復打磨拋光。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失誤,那么這個琺瑯表就會成為廢品。人的一生有多少個10 年、20 年?!”試問,現在還有幾多人愿意花10 年時間來完成一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