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 子
第一章 絕妙一殺
第二章磨紅的鐵甲
第三章鬼域幻相
第四章射殺
第五章焦尸火場
第六章最危險的……
第七章雙寶山大戰
第八章惡戰天驚牌
第九章 欲挽狂瀾
第十章詭秘殺技
第十一章大戰鬼卒
第十二章絕重鏢
30%內容連載:
墓中秘
2013年6月14日,廣播、電視、各大報刊,以及百度、新浪、騰訊、搜狐等網站的新聞專欄,都播報了同一則新聞:“全國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起盜墓案件調查終結”。
就在2013年的1月底,湖南長沙天馬山的附近,暗中聚集了來自河南、陜西、江西等地的多支盜墓犯罪團伙。最近盜墓行中流傳著一個信息:天馬山漢墓中藏有近兩噸重的黃金。
幾個盜墓團伙各自行動,他們先后采用了探、鉆、搗、挖、鑿、撬、炸等方法,最后甚至用了很大分量的炸藥,炸開了八米深的大坑,卻始終未能炸開千斤石撐,盜墓人仍被七層“黃腸題湊”擋在槨室之外,墓葬外圍的構筑未有絲毫損傷。
而此時公安方面接到報案,迅速出警,將所有盜墓團伙的犯罪嫌疑人一舉拿獲。
審訊過程中,幾乎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提到“天馬山漢墓中藏有近兩噸重的黃金”。這個信息讓詢問的警察覺得很疑惑,估計這些犯罪團伙成員可能是被什么人欺騙和利用了。因為他們就這個案子請教了專門研究長沙漢墓的文物專家,專家從墓葬習俗和歷史狀況上進行了分析,結論是天馬山漢墓中也許會有黃金和黃金制品,但藏有幾噸重黃金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按照古代堪輿學的理論,墓葬的外部環境講究藏風聚氣,而內部布局注重的則是三才之分、四方之向和五行平衡。特別是五行平衡之說,如果出現謬誤是會影響死者靈魂歸屬的。比如說金性所屬的物件太多,那會牽累墓主無法升天。單從這方面來講,墓中也不該有大量黃金。
還有就漢代長沙國的資料考證,當時此地并不盛產黃金。而兩噸重的黃金用古代的稱量標準計算,那就是六萬四千兩的樣子。就算是黃金盛產地,要憑借當時的淘金技術獲取這么多黃金也是很難想象的。像長沙國這樣的小國,國庫全部儲存恐怕連這重量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所以當時誰要擁有這筆黃金,不是富可敵國,而是富可敵幾國。這樣的話就難免要有疑問,有哪一個繼任的皇帝舍得把這么多黃金給前任皇帝帶到墓里?就算舍得,又從哪里能獲取這么多的黃金?
審訊的警察決定追查這條不靠譜的信息是從何而來,弄清傳播此信息的人到底有何居心和用意。但詢問下來,眾多犯罪嫌疑人竟然都無法準確說出信息來自哪里。最后還是陜西盜墓團伙中的一個“大師父”(盜墓團伙中專家人物的代稱,負責查找墓穴位置,確定開挖路線,解決護墓機關等事情。)提供了條線索,說在開封古玩市場有店家收到批腥貨(從墓中挖出,還帶著土腥氣。也因為地下文物都歸國家,所以販賣這種貨物是違法的,搞不好魚沒吃到弄身腥。),都是殘缺腐爛的木刻板。天馬山漢墓中藏有兩噸多黃金的消息好像是從那些木刻板上發現的。
于是公安部門聯合文物部門快速出擊,在當地警力的配合下,找到了那批木刻板。部分已經流傳出去的木刻板,經過各方努力,基本也都找了回來。
這些木刻板被運到開封博物館封存,然后由北京趕來的文物專家、文字研究專家牽頭,湖南、河南兩地的文物專家參與,對上面的文字進行辨認、編錄、排序。雖然因破損、腐爛、遺失等原因導致木板文字存留不多,但就這些很難連貫,需要揣測才能說通的文字,表述出的內容仍然是讓所有專家大吃一驚。因為這里面藏存著一個人們從不知曉的歷史內幕,因為這里面重新詮釋了一段歷史的跌宕縱橫,因為這里面有兩千年前的一
個又一個秘密,包括天馬山漢墓到底有沒有藏著大量的黃金。那是在中國歷史上最為紛亂復雜的五代十國后期。群雄割據,局勢微妙,前景叵測……
異象出
公元944年,天下奇事異事迭出。六月初,夜空突現耀眼紅星劃空而過,自北往南,數國之人均能見。南唐境內落霞山臥佛寺有泥菩薩說話:“殺星北現,佛難,人難。”南平鶴鳴山懸壁崩塌,現出一方石碑,上刻:“眾雄之中,座下難安,
碾壓輾轉,詐失一方。” 南唐屬地淮南一帶突遭風災,莊稼齊齊南倒,一季收獲全無。蜀國青城腳下一石洞中出了面壁奇人,卜算星相無有不準。因為從來
沒有人看到過他的面容,所以被稱為無臉神仙。無臉神仙有些怪異,他只
測算百姓平常愿,不問皇家、官家事。…… 翌年,又逢春盛時節,江南水清山媚之地,暖意纏人,花香沁脾。但
在南唐、楚地、南漢三國交界之處的崇山峻嶺中,有一處山谷依然是肅殺之景。
此處寒風勁吹,水蕩草舞,竹掩松蓋,峭壁斜插。山谷底下絕大部分區域都黑得如同黑夜,而黑暗總是與寂靜相伴的,在這里聽不到鳥鳴蟲吟,只偶有一兩聲獸咆遠遠傳來,顯得無比詭異。
山谷兩側的崖壁上全是黑松亂草。松枝嶙峋,伸展得如墨龍躍空。草葉孤勁,如欲殺墨龍的箭矢。就是這些松枝、亂草將谷底遮掩得如同黑夜,不過它們也讓出了些許縫隙,讓一縷天光孤寞地投到谷底。光線落在一汪溪面上,照到的半邊是幽藍,照不到的則仍是墨綠。幽藍清靈,墨綠深邃,水溪緩流之間,就如太極陰陽循環旋接。
平時這樣的荒山野谷一個人影都見不到,但此時這里卻聚集了六七個不像人的人。他們在峭壁根部最黑暗的地方一排坐著,就如同擺放著一排黑色的泥塑,又像地府里偷偷出來游蕩的鬼魂。
突然,一道黑影在天光投下的縫隙中出現,并且順著那光線無聲地落了下來。遠處又是一聲低沉的獸咆,也許是因為光線的變化讓某些生命憤怒了或恐懼了。
落下來的是一只毛蓬體瘦的灰鷂,接近地面時一個并不優雅的平掠,落在那幾個黑色泥塑般的人面前。
離得最近的人伸出手,從灰鷂爪上摘下一支枯黃帶金絲的竹管。這竹管應該是川南特產的金絲竹。手指輕擰微捻,竹管便像竹簾展開,現出了一張尺見方的素毛薄箋,這是“順風飛云”飛信。(晉朝時,軍營兵工匠廖風發明了一種竹簾飛信,將竹管破切成簾,貫穿連接。收則為管,散則為簾。其理環環相扣,與魯班鎖相似,主要用來暗藏軍令信件。這種竹簾飛信有個極為巧妙的特點,就是當飛信被敵方截獲后,如果不知其開啟方法強行打開,竹簾和信件便一起毀了。后來此技法又被江湖器家在其原來基礎上增加了左旋開、右旋開、直折、交叉扭等多種開啟技巧的手法。手法錯了,步驟亂了,都會毀掉內藏信件。江湖中稱其“順風飛云”。其意風順云飛,風亂云散。)
“追恨帖?”有人在問。
“是。”
“其恨何在?”又有人問。
“殺不絕。”
“是川南石家發來的吧?”
“是,灰鷂足牌南三號,嘴角有黑線紋貫連腦后,是石家和我們信件聯絡的那只。”
“這些年來只有這一單刺局,我覺得收到的會是追恨帖而非釋恨帖。石家支付的洗劍金確實是高至極點,就算富可敵國也無法拿出第二份。所以殺未遂其愿,他們只能下追恨帖,要求我們再行刺局。但是要讓他們能真正遂愿,又談何容易?”是個女人的聲音。
一個白布包,放在了光線稍好些的石頭上。一個帶些為難的老人聲音在說:“這就是石家當時給的洗劍金,這么多年沒敢動就是怕收到追恨帖。現在有兩個處置辦法,一個是連帶追恨帖退還石家,還有就是將其作為籌碼用在追恨刺局中。大家斟酌下。退,可保我們一半信義,還可免冒險行殺折損門眾。用,能保我們全部信義。只是此刺局艱難重重,而且恨家的要求是爛根。這樣的話殺業太重還在其次,布局需要的人力、財物、時間都會是自古第一。”
許久的沉默。
終于,又有人開口了:“嘿嘿,我們有遺恨的資格嗎?祖師爺驚天一刺留下五恨,我們只能揚其技不可延其恨啊。”
“不只是五恨,莫忘祖師爺還留有一念。其念天下一統,無戰無掠,蒼生遂安,若無此念當初他也不會殘自身刺悍王留下五恨。所以承其念更是我輩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