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和“工作內容”,哪個更重要?
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賺錢。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錢是唯一重要的。工作是否有價值、工作與業余生活之間是否平衡,這些事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金錢”與“工作內容”,哪個更重要呢?選擇工作的時候,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哪里?
這個問題筆者已經被問過無數次。每當這時,我都會毫無猶疑地回答:“工作內容”。
即使工資很高,人也不可能長久地從事一份并不喜歡的工作。長期強迫自己勉力而為導致體質變差甚至生病的情況并不少見。
一般來說,“金錢”與“工作內容”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薪酬高的工作會相對更加艱苦。或者說,需要更高的技術和能力。
但即使十分辛苦,只要我們能從這份工作中感受到價值就沒有問題。如果只是為了金錢而逼迫自己忍耐一份工作的話,總有一天身體會先敗下陣來。年輕時也許還能撐撐,但隨著壓力的不斷積蓄,總有一天精神上和體力上都會出現低谷。
也就是說,只看“金錢”來選擇工作是很危險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在短期內賺到一定數額的金錢,那么選擇一些高收入的辛苦工作也合乎情理。但若要選擇長期的工作,還是根據具體內容來決定為好。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兩者兼備,拿著可觀的金錢并做著喜歡的工作。
不過也要提一句,人類的欲望是無止無境的。即使我們一開始對薪酬和工作十分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習以為常之后,我們常常會奢求更多。足以維持生活的薪水和我們“理想中的薪水”并不是一回事。
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意識到:選擇符合自己性格的(不勉強自己的)工作中薪酬最高的那份工作。
工資是一個明確的數字,能給我們直觀的概念,可以單純地進行比較。然而一份工作的充實度和業余生活的充實度是無法用數值來計算的。這也可能是我們通常只在乎薪酬待遇而忽略工作充實度等方面的原因所在。
商務雜志會頻繁地出一些“薪酬特輯”。其中的A公司與B公司的工資差別雖一目了然,然而卻鮮有提及它們背后的工作內容及職場環境。即使提到,也很難讓人做出正確的比較。
假設我們能把工作充實度與業余生活的充實度正確地數值化。例如年薪20萬元,工作充實度70分,業余生活充實度90分。
這樣一來,那些模糊不清的部分也能明確地體現出來了。我們就不會像之前一樣只看重薪水,而會反復比較這三個因素。
有些人可能會更看重業余生活的充實度;也有人會看重工作的充實度,畢竟人醒著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司度過的。無論如何,我們的價值觀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即使收入上不盡如人意,但如果在工作內容及業余生活充實度上有很高的保證,這就夠了。
抱怨不見漲的薪水是抱怨不來幸福的。而為了高薪犧牲自己的身體和業余生活從長遠來看也不會有可喜的結果。
我希望大家能選擇一份不只薪酬令人滿意,且能平衡工作內容和業余生活的工作。
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什么東西用金錢買不到?乍一想好像沒有,一轉念又覺得有不少。
如果我們成為真正的富豪,也許就能對“錢買不到的東西真多啊”這句話有個真切的體會。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根本沒必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不過經過仔細思考,我們還是可以大致列出以下幾項。
l 友情、愛情(確實有不少人因為金錢而來,不過他們并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l 運動、求學中的進步和成就(要想有成就就必須付出努力,金錢買不來金牌。)
l 心情(自己的心情與別人的心情是金錢買不到的。自己欺騙自己尤其困難。)
l 時間及經驗(每個人獲得的時間都是平等的,在這些時間中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能獲得怎樣的經驗。時間和經驗的價值的高低完全要看個人,而不看花費多少金錢。)
l 天氣(每當天氣好的時候,我總會想,如果用金錢來買一個這樣的好天氣,需要多少錢呢?)
l 法律違禁物品(從物理上說也許也能買到,但會受到法律制裁,所以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