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常保健食療方,這么吃就能保健康
五谷飯,延年益壽的老偏方
對于大米,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中國人乃至全體亞洲人民的主要食糧。大米,我們從小吃到老,但有幾個人認真想過,它到底有些什么營養價值呢?為什么幾千年了,我們都吃不厭呢?
大米的價值不僅被低估,還常常被人誤解。現在的女孩都受時尚潮流的影響,認為瘦才是美。我認識的一些女孩都把大米看成敵人,她們平時吃飯時,會把肉、菜吃得很干凈,米飯和粥卻盡量不碰。奇怪的是,面包、餅干、蛋糕、酥點之類的食品,她們卻常常拿來當零食。我曾問過原因,她們的想法就是:米飯和粥都是發胖食品,為了減肥,保持身材苗條,能不吃就不吃!
米飯和粥是發胖食品?這個說法真不知是從哪里傳來的。其實,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熱量就不高,加水煮成米飯之后,每100克熟米飯的熱量只有120千卡左右,僅相當于一個半蘋果所含的熱量。至于粥更是低能量食品,如果把大米煮成稠粥,則一份米要加5~6份的水,所含的熱量更低。相比之下,同樣以100克為單位,饅頭的熱量大概是210千卡,面包是280千卡,瘦豬肉是330千卡,都遠遠高于米飯和粥。因此,在正常食量下,米飯絕對不是令人發胖的食品。
在以面包和肉類作為主食的發達國家,不少女性會特意放棄面包和肉類,改吃米飯和粥,就是為了既能吃得飽、獲得飽腹感,攝入的熱量又不高,從而達到減肥和維持體型的效果。
米飯和粥并不比其他的食物更讓人肥胖,而且作為人類的主要的糧食,它的淀粉成分被人體吸收后就轉化成葡萄糖,給大腦、肌肉等組織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如果米飯吃得少,又沒有相應的替代方法,能量供應就會不足,人很容易出現疲乏無力、記憶力下降、失眠、低血糖等病癥,新陳代謝也會失衡。減肥不成反倒未老先衰,就太不值了。
雖然米飯和粥的熱量不高,但是現在市面上賣的一般都是精米,很容易被腸胃消化,口感也比糙米要好,人吃下去不容易有“飽”感。倘若桌上的菜肴美味,不知不覺就可能多吃了幾碗米飯,攝入的熱量還是有可能過量的。更重要的是,精米在加工的過程中,外膜被去掉了,營養成分大打折扣。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有個在日本流傳了1000多年的“五谷飯”食譜值得我們借鑒。它是由大米、小米、紅豆、麥子和大豆混合煮成的,粗糧和細糧搭配得很好,營養價值也比單一的米飯豐富。這個食譜里除了大米,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人吃了容易產生“飽”感,從而容易控制飯量,防止攝入過多熱量,達到減肥修身的效果。
五谷飯
方法:將大米、小米、紅豆、麥子和大豆混合淘洗,加水煮熟即可。
功效:減肥修身,延年益壽,有助控制血糖,增強老年人營養供給。
五谷飯能修身的奧妙在于它含有高膳食纖維。明白了這一點,您就可以舉一反三,比如在米飯里添一些木耳、蘑菇、筍丁、金針菇、海帶、蕨菜等高纖維蔬菜,既能豐富花樣,增加米飯的口感,又容易增強“飽”感,控制食量。像日本人愛吃的壽司,其實就是米飯加紫菜的搭配,其中的紫菜就富含膳食纖維,和米飯搭配著吃,一樣有修身減肥的效果。在美國,快餐可以說是主流飲食,雖然滿足了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對熱量的需求,也造就了大量的胖子橫行街頭。而在以壽司為“國食”的日本,胖子就沒有這么多。
近年來,歐美快餐在我國大行其道,尤其是很多青少年的飲食習慣也被這些洋快餐所誤導,讓人不能不憂心。我鄰居家的小孩,還在上小學,平時最愛吃的就是炸雞腿。鄰居剛開始比較縱容孩子,直到看他比普通的孩子重二三十斤,才開始著急。我給他們推薦了這道五谷飯,剛開始孩子有點兒吃不慣,艱難地堅持了一段時間,體重終于明顯下降了。
五谷飯不但有減肥效果,對講究保健,擔心得高血脂、高血糖的老年人同樣有益。吃米飯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習慣,但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一消化吸收后就馬上變成葡萄糖,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患糖尿病的老年人來說是個隱憂。而五谷飯富含的膳食纖維在腸道內可形成凝膠,延緩和降低糖類的吸收,并吸附、結合腸道里的膽汁酸,增加脂肪的排出,從而達到平穩血糖、控制血脂的保健效果,對于老年人最適合不過了。
此外,不少老年人喜歡吃很爛很爛的粥,覺得這種粥容易消化,不會給胃腸增加負擔。但從科學的角度看,這種煮得很爛的粥對于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是不適合的。因為米煮得越久、越爛,淀粉就會被分解得越細小,食用后很容易被人體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
既然老人愛吃粥,我們就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在粥里加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將大米、小米、紅豆、麥子和大豆一起煮粥,或者在粥里加入蔬菜等食材,做成廣州食店里常供應的“菜干粥”、“栗子百合粥”等,老年人就可以放心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