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国产午夜视频砒app_黄色片啪啪_快射我里面求求你要射在里面_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

《讀書很好》:從這里讀懂香港

來源:嘉人網 編輯:Faith
導讀: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關懷的才女、讀書節目主持人鄺穎萱的最新力作,一部以書為媒介,來談香港社會的變動,香港的問題和對策,香港知識人的關懷與堅守。每一個個案都是一面鏡子,映射出香港乃至中國的變動與喜樂哀愁。一書一世界,從這里讀懂香港,讀懂中國乃至未來。

龍應臺

作者簡介

1952年龍應臺出生于高雄縣大寮鄉,童年生活在臺灣中南部農村里,少女時代在高雄茄萣的海邊漁村度過,通曉閩南語。1974年,畢業于成功大學外文系,23歲前在臺灣生活,23歲后她前往美國留學9年、旅居歐洲13年、重回臺北擔任3年的文化局局長。

1983年龍應臺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后曾任教于紐約市立大學、臺灣“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1988年她旅居德國,并于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辦臺灣文學課程,在旅德期間與德國籍前夫育有兩子。

1999年龍應臺回臺出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推動臺灣文化事業。她修復錢穆、林語堂等文人在臺北的故居;整修并重新開放紅樓劇場,成為西門町地標;將閑置了的臺北市政當局養工處辦公室打造成臺北國際藝術村;將雜草叢生逾廿年的美國駐臺人員官邸變成“臺北光點”,容納藝術電影院、書店以及咖啡店。

2003年秋,龍應臺來港出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04年出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5年,返回臺灣出任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并創立“清華思想沙龍與龍應臺文化基金會”。同年,龍應臺寫過一篇題為《期待人文港大》的文章(收錄在《龍應臺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一書中),引起港大關注。后來“人文港大”更進入了港大的議程,成立“港大人文基金”。2008年,香港大學借“孔慶熒及梁巧玲慈善基金”的捐贈,成立“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學者”計劃,破格為龍應臺開設“龍應臺寫作室”,讓她在學術體制下專心從事創作。其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便是在這里完成的。

龍應臺成名于1984年,她第一篇投稿《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于臺灣《中國時報》刊登,呼吁人們看到損害公益、破壞環境的事情應當生氣,不要再逆來順受,引起讀者的關注與響應。隨后,龍應臺專欄《野火集》成為《中國時報》的固定專欄,文章其后結集出版。《野火集》出版后引起內地與港臺文化界的回響,“野火”更成為臺灣1980年代其中一個代名詞。

龍應臺的作品有針砭時弊的評論結集如《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等,以臺灣民主發展及社會現象作為討論基調,以諷刺辛辣的文筆寫出她對臺灣政治、社會的觀察。此外,亦有表現其纖細情感的作品如《孩子你慢慢來》、《目送》、《親愛的安德烈》等,以感性筆觸梳理出她同時身為女兒及母親這雙重身份的情感牽絆。

1 ... 6 7 8 9 10 11
延伸閱讀
精彩推薦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
周大福“冰雪奇緣2”鉑金新品因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