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定覺,溯源本真。
2023年12月29日,中國原創設計品牌 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在中國(廣州)國際時尚產業大會期間,全新發布「大觀·定覺」2024新品系列,創作中藉由宋代定窯和千年繚綾等傳統文化回溯歷史本源,讓東方美學由衣而生,在傳襲再造中敬啟美學新知。
融入萬物之形 糅合自然人文新裝
作為東方美學的當代發現者,「例外」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汲取靈感,用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將傳統東方美學融入現代時尚設計?!复笥^·定覺」系列即從宋代定窯與千年繚綾的精神延伸,傳統與新生巧妙糅合,通過精湛的原材料、工藝與剪裁,將富有生命力、文化力的東方美學融入現代生活方式,為現代女性創造身心合一的體驗。
「大觀·定覺」是中國人面對日月運行、天地恒常的一種生命觀。「大觀」,即非凡的洞察力和智慧?!付ㄓX」,即極致的專注與覺知。因此,「大觀·定覺」系列秀場,既有大氣磅礴的山河氣息,也有詩情畫意的日月星辰,東方美學的神秘感和藝術性既克制又浪漫。讓參與者沉浸在全然的當下,洞見歷史充沛的底色,是對生命最生動飽滿的表達與慶祝。
互相呼應的空間場景,過去與當下通過屏幕開啟對話,物理現實與虛擬現實并存。隨著秀場虛實光影的視角轉換,在服裝與人文的聯袂共生、起承轉合之間,觀者得以超越表象洞見生命智慧,體會入定與出定的平衡妙境。
在色調上,「大觀·定覺」系列以空色白、玉子黃、建盞黑、青云藍、浮煙青,等色彩,喚醒人們對東方的詩意想象。自然主義的設計理念與超然大方的輪廓,精簡至極,僅余核心。在面料上,「例外」擅長讓原材料回歸自然姿態,并融入現代日常著裝。雨時醋酸、冉竹絲麻、輕舟絲毛、子也提花、臨靈絲、素初牛仔等精致面料,在如東方蕾絲般編織的鎖鏈繡和盤繩繡的點睛下,塑造出如軟雕塑一般的立體造型,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簡約新中式女裝。
繚綾、蟲吟絲麻、祉柔提花,以及鏡雙提花、山吟提花、頻郁綃、蘇沐絲毛、縵澤綃、之江緞等珍貴面料,將與生俱來的浪漫、詩意、人文特性與身體銜接,自帶風骨。恰如服裝的剪影或記憶,從傳統工藝和中國古文化中汲取精華,結合現代獨立女性生活方式,相得益彰,構造新裝。
西方剪裁重在“塑形”,是形體的解碼與重組,強調“我”為獨立個體。東方剪裁大象無形,一氣呵成,意在如“是”?!咐狻故冀K追求更自然、全然的風格敘事,從纖維、織法就開始設計,貫穿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為整個品牌的設計生態服務。在現代時裝設計的語境中,傳統文化內涵被重新修復、考量、思索、直面。當被延伸至秀場上,傳統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涵義經受審視——通過“我”去感知“是”,通過個性去感知共性,通過有形去感知無形,通過民族去感知世界。
言有盡而意無窮 傳襲“美”的生生不息
大會期間,「傳襲再造」服飾文化展也面向公眾開放展出。展覽由「例外」、浙江理工大學國際絲綢與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天一紡織聯合策展。這場展覽提出了對衣服與人文、生命的全新思考,涉及歷史、工法、文學、藝術、建筑、科技、設計等多重維度。
展覽內容豐富多元而貼近歷史,由浙江理工大學團隊手作的「綾羅綢緞」大型紡織面料裝置、《尋找繚綾》影像紀錄片以及天一紡織提供的紡織機零件裝置等展品和大量的文獻,完整記錄了繚綾的前世今生。透過對繚綾的傳襲再造,延伸曾經輝煌的唐宋織造文化技術,讓人們看到傳承中從不缺席的美的創造力。
此外,本次展覽也追蹤了「例外」傳襲再造項目的文化軌跡,一路回溯 例外 從「苗藝-傳襲再造」「宋文化-清韶」「女書-生命是美麗的」「敦煌-美成在久」「風雅·宋」五個經典系列到如今「尋找繚綾」的所有年代探索。如同一幅畫卷,隨著參觀者的走動在展覽中徐徐展開。
通過回望「例外」27年來與藝術、建筑、文化跨界合作的多元面貌,深入挖掘這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原創設計品牌,如何重塑人們對東方美學生活方式的理解,探索「例外」將服裝提升至智識與精神層面的意義所在。
凝練傳統與現代 發現當代東方美學新氣象
最好的設計不是去張揚和強調,而是無形的、無設計的,這也是「例外」品牌「生而例外」的審美觀。融合著力量渾然天成的美感的探尋,成就了「例外」服裝中完美糅粹的平衡感。衣襟行云流水的色彩與肌理,是生命最純粹、最初始的流動。每一個當下,都充分去體驗和表達,生命中的豐盈與空靈之美。
「例外」服裝既有中國的美學文化和傳統工藝元素,又吸收了西方的現代剪裁和科技,旨在用設計找回服裝與人的深刻鏈接,探討時裝與品牌的永續價值,無愧于中國原創設計先鋒翹楚的盛名。
創造力與民族精神,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作為國內現存時間最長亦是最成功的設計品牌,「例外」秉承原創精神,堅持從古老的東方哲學中汲取豐富的生命滋養,基于當代生活方式及意識形態的重塑當代審美,引領中國原創設計高質量發展,彰顯中國服裝設計力量崛起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本次「大觀·定覺」系列大秀和「傳襲再造」大展的呈獻,既是「例外」品牌對歷史人文的求索和禮贊,也是對傳統工藝和東方美學精神的追尋與致敬——以服裝為紐帶,凝練傳統與現代,交織過去與今夕,發現當代東方美學新氣象的穩實與不凡。
我們還采訪到「例外」的創始人毛繼鴻先生,對東方美學、文化追溯、藝術與商業平衡,以及未來進行了探討。
嘉人:「例外」的作品一直涉及了很多非遺文化,從苗藝、宋文化、女書,包括現在的繚綾,您為什么這么熱衷東方美學的探索?
毛繼鴻: 這是源于我們血液、靈魂和根源里面的東西。
嘉人:從創立這個品牌開始,就一直把東方美學作為品牌文化價值的積淀嗎?
毛繼鴻: 其實我們經歷了一個時代,當時都是西方的整套系統,包括西方的美學、西方的設計、西方的文化藝術,我們首先需要通過一個學習、重新探索的過程,尋找當代中國生活美學的自我,這是一種“自知”;其次我們通過跟中國文化的對話、傳承,以及我們的再創造,從中國文化的根源里找到“自信”;第三點就是我們跟所有例外人、消費者一起的互動,共同創造出來的一種生命與生活的“自在”。文化即是我們的日常,有文化根源的東西,你一看到它就會從內心感到喜歡。
嘉人:繚綾的這次合作是出于什么樣的一個契機呢?
毛繼鴻: 這個契機是源于趙豐老師??澗c失傳了1000多年,后來是在法門寺的地宮里面發現的,趙豐老師說我們從法門寺的地宮里找到了繚綾,可以用現代的科技將它復原出來。我希望「例外」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精神,用對文化、文明的敬畏之心,去進行繚綾的創作,通過繚綾這個材料的復活,共同將祖先所創造出來的技藝進行一種新的傳承,以一種新的態度去面對未來。其實我覺得有很多事情并沒有刻意思考為什么要做,就是感覺我們應該這樣去做,這是一個造福社會的事情,是一種很自然自發的行動。
嘉人:所以其實您覺得您是在傳播一種中國文化?
毛繼鴻:絲綢本身自古以來就是對于人類織造技藝的一種挑戰,它承載著歷朝歷代中華文明的思考與探索。中國也是一個衣冠大國,有非常豐富的服飾文化與歷史,「例外」投入了很多精力去賦予服裝上的文化與情感,將它變成我們當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自身的一種習性?,F在看到很多年輕人都很喜歡國潮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是跟大家一直都在堅持在做這件事情也有關系。
嘉人:我覺得您特別厲害的一點,從其實您最早開始做這件事一直到現在都在堅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當時中國有一段時間其實是比較崇洋媚外的,到現在大家開始覺得有民族自豪感,開始越來越喜歡中國品牌。這兩年新中式越來越流行,越來越風潮化,這一段過程我覺得真的還挺不容易的。
毛繼鴻:我認為這是在做對的事情,是你真正喜歡做的,不是為了流行而做的。我們其實也不喜歡用流行的概念去界定「例外」。
嘉人:「例外」作為一個品牌,它必須得是去生存,您是怎么平衡商業這塊的,會向市場妥協嗎?
毛繼鴻:你妥協就不“例外”了,“生而例外”,你就要相信自己的獨特性,你的文化有獨特性,你的觀點有獨特性,你的創造力也有獨特性,這是一種自信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