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雞肋的春晚!藝人的增值工具
距離兔年春晚開播還有將近3個月,但是已經有大小明星和大小媒體開始放出各種靠譜不靠譜的消息。近年來,春晚對很多觀眾來說形同雞肋,大家都關注,但是看完了評價往往不高,以至于對春晚的期望值明顯下降。而對于演藝圈的人來說,春晚仍舊有著相當的存在價值甚至是利用價值。
新人 利用其博宣傳
董卿的新節目《我要上春晚》無疑吐露出了新人們的心聲。對于新人來說,春晚的舞臺無疑是成名的捷徑,就算無法像小沈陽、劉謙那樣一炮而紅,起碼在全國13億人民面前能混個眼熟。但是全國文藝骨干人才濟濟,能上春晚的舞臺談何容易。
各大經紀公司深諳“春晚”這個標簽能夠帶來的價值,主動幫助藝人制造各種與春晚有關的新聞博眼球。從2008年開始,周筆暢、尚雯婕等“超女”就在公司的操作下放出有望參加春晚的消息,之后又有李宇春將上春晚的消息,今年還有某不知名的網絡歌手,宣布自己的經紀人已經跟春晚劇組聯系過,甚至為了在“年夜飯”上對得起觀眾還特地去韓國整容,炒作噱頭集合了春晚和整容,可謂勁爆,但是大伙兒不是傻子,看到該經紀人最后來了一句“還沒正式接到春晚邀請”,才讓人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幌子。